<
y2h8小说网 > > [知否同人] 无人生还 > 第148章
    开封府接了一个稀奇古怪的案子。

    有数十对老夫妇联名写状纸,共同状告一名医江万年兜售假药,坑害百姓,致人伤残,害了他们的儿子,断送了他们的子孙后代。

    庸医骗钱害人,本不是什么稀罕事,但奇就奇在,这桩案子其实发生在十几年前,可直到十几年后的今天,那“假药”的危害才显现出来。

    经过开封府调查,才逐渐还原了这个离奇案件背后的真相,原来十几年前,那江万年四处游历行医时,偶然得了一本残缺不全的医药册子,据说是从犯了罪的官员之家查抄出来的,乍看之下并无什么寻常之处,不过是记载了一些妇人产孕的知识,如何孕前调理,如何孕期保胎,如何产后抚育孩子以及保养产妇身子的,还有吃食注意等等,并附上了一些药方。

    那江万年虽只是个初出茅庐的游医,但人还算认真好学,便把册子上的知识一一学了去,用在了日常的医疗中,没想到此书上的药方果然有奇效,江万年那几年也确实帮助了不少妇人和婴孩,称得上医者仁心。但在行医过程中,江万年还发现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:吃了这医药册子上记载的药的孕妇,几乎个个都生了儿子,而且她们的儿子不仅身强体壮,而且容貌也比旁的男婴更加清秀俊美。

    这可是了不得的事,须知当今天下人人重生男,却没几个当父母的想生女儿。因为在本朝,女子既不能为官,也不方便出门经商,做爹娘的辛辛苦苦把女儿从小养到大,无非是嫁为他人妇,到别人家去,伺候别人一辈子,做父母的还要倒赔一副妆奁,谁都不想当这样的冤大头。

    而生儿子可就不同了,若生了儿子,有天分的,可读书做官,也可经商赚钱,若是没什么资质,待养大了,也可花些银两娶妻生子,有了媳妇,既能传宗接代,又能操持家务,照拂老人,怎么看都是稳赚不赔。

    故上至王公贵族,下至黎民百姓,只要家里添了男孩,无不欢天喜地,生下男孩的产妇也倍有面子,往后的下半辈子都有了指望。

    而生下女儿的家庭,则全家愁眉苦脸,产妇也抬不起头来,深觉生了女儿愧对夫家,毕竟生儿子是女人一生最大的命题和追求。

    因着这样的观念,又衍生出一些更恶劣的风俗习惯:有的人家娶妻时不办酒,必须等新妇生下儿子才合办新婚和儿子满月的酒席,美其名曰“双喜临门”,若是新妇一直生不出儿子,就只能一直当个没名没份的外室;有的人家为了防备女鬼投胎,故意针扎大女;还有的人家溺杀女婴,好把吃食和银钱留给家里的儿子;还有一种最恶劣的,生下女婴,便溺杀致死,然后把尸体掰碎了,埋到大街上,让千人踏万人跨……如此这般的风气是愈演愈烈。

    至于男的多了,女的少了,以后自家的宝贝儿子能不能娶到媳妇?这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,反正这个世道,无论再怎么重男轻女,总有人会生女儿,也总有人会舍不得溺女婴,只要别人家养大的女儿将来嫁到自己家,不就得了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民间男多女少,形势越来越严峻,这对朝廷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,一是娶不到妻的闲散光棍多了,容易聚集起来生事,二是女人少了,能生孩子的人就少了,不利于本朝人口繁衍生息。

    因此朝廷官员屡次下令劝禁止溺杀女婴,可惜在全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潮下,朝廷的命令也收效甚微。

    甚至在上层人士之中,也有一个人尽皆知的秘密:有钱人家溺杀女婴比穷人家还要厉害,因为穷人家的女孩,给口吃的就能养大,养大了就能卖出去,给兄弟换一注彩礼;可有钱人家却大相径庭,越有钱的人家越重视脸面,嫁女往往要花费巨资置办嫁妆,否则女儿便要在夫家难过,甚至有的官员为了给女儿出嫁妆,举债度日。

    但爱女儿爱到举债度日的家庭还是少数,大部分家庭的选择是——只留一个女婴,甚至一个不留,免得日后嫁女儿,花费甚巨。故富贵人家往往只有儿子,没有女儿,旁人见了,也心照不宣,其中内情,懂的都懂。

    话虽如此,但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,直接杀死活生生的婴儿,对大部分父母来说是一件太过残忍的事,因此也有很多父母本已下了溺婴的决心,听到了女婴撕心裂肺的哭声,临时后悔,捏着鼻子把女儿养大,待到出嫁之时,陪一副妆奁了事。

    而江万年的“生儿子药”,则是彻底帮这些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。

    江万年本就有几分医术本事,在发现医药册子的秘密以后,便一鼓作气,对药物又进行了改良,终于研制出了方便携带和服用的“生子丸”,产妇几乎一吃见效,十之八九能生出带把儿的大胖小子,而生不出儿子的那一两成,只能说运气不好,只好再接再厉,继续吃药,争取生儿子,多生儿子,生很多儿子。

    江万年有了这“生子丸”,就相当于发现了财富密码,不出几年,便靠贩卖“生子丸”赚的盆满钵满,在家乡盖起了奢华无比的大宅子,光仆婢就有几十人,不知内情的人看了,还以为江家是什么世家豪门大户。

    但朝中一些颇有远见的官员得知此事以后,却觉得此事大为不妥,后患无穷。

    一旦大宋家家生儿子,家家没女儿,几十年后,大宋男儿将再无妻子可娶,天长日久,大宋必然人口凋零,到时候,虎视眈眈的外族敌人便会不战而胜。事已至此,官府必须出面干涉不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