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y2h8小说网 > > 娶了旺夫小夫郎之后 > 第802章
    慈溪先生对他很失望,过了一年又收了一个关门弟子,名叫管玉。这个弟子不是寒门出身,家里略有薄底, 论聪明程度是比不上许颂的, 但他品行上佳, 而且读书勤奋刻苦, 慈溪先生就收了他做第二个关门弟子。

    有了慈溪先生的教导,再加上官玉自己也勤奋努力, 三年之后科考如愿中举。虽不是前三甲,但也在前十之内,是他发挥最好的一次了。

    慈溪先生以为,大弟子与自己的理念相违背,最起码小弟子还是跟他一条心的。

    然而不知道什么时候,他的两个弟子关系变的十分要好。许颂在官场已经变得油滑不少,品行已与之前大不相同。他怕小弟子跟他走太近会被影响,特地出言劝导。

    管玉也很听话,后来少与他来往了。慈溪先生放下心来,醉心于读书修身一道。本来一切都很平静,直到发生了一件令朝野震荡的大事。

    景帝二十五年,也就是十年前,京城发生了一起科举舞弊案。

    当时的慈溪先生在京城居住不久,这是本来与他扯不上关系。但他的两个弟子却都被卷了进去。

    参与科举考试监考或者当一个做辅助的小官,都有不少的油水。本来以许颂的资历,压根轮不到他们去做这些事。

    但许颂不知从哪里弄来的门道,顶替了一个名额。后来科举舞弊被揭发,许颂被卷了进去,慈溪先生虽然那一两年与他关系不大好,但毕竟是自己的关门大弟子,他始终相信他是清白的,在外面也一直为他东奔西走。

    但后面不知道发生了什么,慈溪先生从京城回到江南之后大病了一场。从此消瘦了不少,也不再跟从前一样指点下面的学子们读书。

    他本来是在江南雪山书院挂名夫子的,然而等他断断续续休养了半年后,没有任何预兆的辞去了夫子的名头,回了肃昌老家。

    沈植打听的还算详细,这信里面还写了一些小事,可见沈植为了这件事也费了不少功夫。

    宋声看完之后觉得这个症结还是出在那一年科举舞弊案上。准确的来说,应该是因为他的弟子。

    许颂这个名字,宋声并没有听说过。无非有两种可能,一是他已经在科举舞弊案中被罢官不在京城了,二是他仍然在官场,只是官场那么大,宋声只在京城待了三年,与他并无交集,所以不认识他。

    至于这个管玉,宋声倒是有所耳闻。他好像入赘成了溧阳县主的驸马,溧阳县主的母亲是公主,虽然不受宠,但却嫁到了溧阳郑氏,郑氏手中把握着银丝炭的配方,京城每到冬季天冷的时候所有银丝炭的供应都是从郑氏这里出的。

    管玉兄弟好几个,家里也不缺他这一个儿子。他入赘过去,还能跟郑家攀上关系。郑家家大业大,溧阳县主长得也不错,对于管玉来说这是个很好的机会。

    自从他与溧阳县主成婚之后,升官之路很顺利。算起来他比宋声大了五六岁,如今应到三十出头,已经做到了四品官了。

    别看是个四品官,却是个京官,比那些个三品的地方官还要好。

    只是当年慈溪先生在京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,沈植并不清楚,他的人脉大多都在江南,想要查京城的事情有点难。

    宋声写了封回信与他道谢,同时给远在京城的卢钰都写了信,让他们帮忙打听一下十年前科举舞弊案时慈溪先生到底发生了何事。

    卢钰毕竟出身范阳卢氏,他是宋声认识的关系还不错的人里面人脉最广的。只是这里离京城路途遥远,就算是快马加鞭送信过去,一来一回等他收到消息也要等上许久。

    这个时代就是这样,车马慢,也没有其他的交通工具,除了等也没别的法子。

    不过在这中间宋声不能闲着,他得尽可能利用剩下这一年多的时间,把他想打造的书院和蒙学班建设起来。

    书院的修缮进行的很快,毕竟有原来的旧址,在此基础上重新规划进行装修,自然要节省时间。

    等到书院重新修缮完了,百姓们都以为要重开了,却迟迟不见官府的动静。

    反而在书院附近的一处荒地上还是重新修建房子了。

    宋声打算在这里修建一个小型学校,用来开设蒙学班。中间通过一个通道,将它与书院连接起来,做成书院的一个附属小学。

    新盖的建筑自然比原建筑修缮的慢一些,图纸是宋声亲自设计的,他本身就会画图纸,只是画的太过精密,工匠们会看不懂。所以在修剪的过程中,宋声还会时不时的来视察一遍,就怕底下的人糊弄他偷工减料的草草了事。

    就在这“附属小学”修建了一大半的时候,宋声收到了卢钰的回信。

    当年的科举舞弊案闹得动静不小,但后来因为这个话题太过敏,很多人都不愿意再提及,所以后来很少有知道当年具体发生了什么事的人。

    卢钰把他这边打听到的事情如实写在了信中,他打听的更为详细,有很多隐秘的事都写得清清楚楚。

    原来农夫与蛇的事情不是传言,有些人生来就是忘恩负义猪狗不如的。

    许颂大概是当年少有的几个从科举舞弊案当中顺利抽身的。

    当年他为了摆脱罪名,竟把事情都推到了恩师慈溪先生身上。而他之所以能够顺利抽身,还有一个重要的人替他作证了。

    而这个人正是管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