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    “我来做饭。” 常锦星说。

    “不不不。” 陈宏系上围裙,说:“你是客人! 不能让你做饭!”

    常锦星被按在客人位置上坐着,这一家人待他很热情,陈宏还有个妹妹,现年二十六,毕业后在家里的店帮忙,此刻好奇地问长问短,无非是他们怎么认识的,你是做什么的,是我哥的健身学员吗?

    陈宏咳了声,把警告的眼神凌厉地摔在了常锦星的脸上,一来警告他不要帮自己出柜,二来别打他妹妹的主意。

    常锦星自然明白,事实上他现在也累得不行,只想快点睡觉,晚上,陈宏铺好被子,让常锦星睡自己的房间,两人睡一张床,房里叠着各种尺寸的纸与陈宏的哑铃,瑜伽垫等。

    “岚丘人怎么这么少?” 常锦星说。

    “都出去大城市工作了。” 陈宏答道:“年轻人走了很多。 本地剩下不少老人,经济发展不起来,哎。”

    陈宏起初也有雄心壮志,想去江东打拼一番,带着功成名就,衣锦还乡的想法,奈何这想法一再推迟,眼下变得遥遥无期。

    “你妹妹找男朋友了没有?” 常锦星问:“打算在本地结婚?”

    “我让她留在这里。” 陈宏出神地说:“她从小就很崇拜我,我不想她再出去工作。”

    印刷厂的生意目前尚可自给自足,陈宏希望妹妹能在老家结婚,生小孩,不要再到大城市里去吃苦了,还可以替他照顾父母。

    “挺好的。” 常锦星说。

    “你呢?” 陈宏问。

    他见常锦星快卷成了一条虫,问:“你冷不冷?”

    “还行。” 常锦星眼皮子直打架,答道:“你房间有点潮湿。”

    陈宏把电暖气温度调高,说:“太久没回来了。”

    “明天帮我个忙,我一个朋友家里做白事,帮我拍几张照吧。” 陈宏说。

    “我就知道……”常锦星心想,果然你叫我来是要我帮忙。

    陈宏:“你们那儿有忌讳不?”

    “好的…… 好的…… 没有……”常锦星睏得意识模糊,说:“明天醒了就去……”

    陈宏的房间既潮又冷,常锦星却在这房里睡得很舒服,比邮轮上好多了。

    翌日将近九点时,常锦星才打着哈欠起床,经历了一场无梦的睡眠后近乎满血复活。 陈宏的妹妹正在客厅里打扫,见常锦星出来,说:“星,你醒啦。”

    常锦星与她同龄,被这么叫有点不太习惯,但只是笑了笑,问:“你哥呢? 他让我今天去拍照? 是朋友家做白事吗?”

    “我哥和爸爸妈妈一早去帮忙了。” 陈宏的妹妹对常锦星很好奇,因为陈宏很少带江东的朋友回家,说: “我先去买点早餐给你吃,待会儿十一点再一起过去,不着急。”

    “不用……”

    “我也还没吃早饭……”

    “我做饭。” 常锦星自然而然地进了厨房,问:“面条可以吗?”

    常锦星拉开冰箱,取出鸡蛋,熟练地打蛋,期间陈宏骑着他的电动摩托回来了,朝妹妹说:“不是让你去外头买,怎么能让客人做饭? 做了什么? 给我也吃一碗,正好饿了。”

    “我没有黑色衣服。” 常锦星说。

    “我有一套多的。” 陈宏放下筷子,说:“以前穿过的。”

    常锦星换上了陈宏的其中一套黑西装,意外的非常合身。

    “这肯定不是你的。” 常锦星笑着说。

    陈宏作了个“嘘”的动作,示意他妹妹还在外头,常锦星看看镜子,镜子里的自己换了西装后显得非常帅气。

    陈宏沉默地看了常锦星一会,给他打领带,动作粗鲁而快速,仿佛在发泄内心深处压抑了许久的不满,将常锦星当做另一种类型的沙包。

    “勒…… 勒住了…… 宏哥……”常锦星差点窒息。

    “好了。” 陈宏沉声道:“很帅。” 说着他随手拍拍常锦星的脸,正要转身离开。

    常锦星却拨了下他肩膀,让他转头过来,一手覆在他侧脸上,凑过去要吻他。

    陈宏:“!!!”

    “别胡闹!” 陈宏马上锁住常锦星的手。

    常锦星那个动作纯粹是在恶作剧,他猜测这身衣服多半是陈宏前任的,而他透过自己,又看见了前任,既然是这样,他也乐得大方地给他一个吻,权当替他回忆曾经死去的爱情。

    兄妹二人吃了常锦星的面,陈宏载着他往镇上另一家人那里去,吩咐自己妹妹骑自行车。

    “那位仁兄还是仁弟。” 常锦星说:“你们相处多久了? 你眼光不错嘛,找了个这么帅的?”

    “一个月。” 陈宏平静地答道:“和你比起来差远了,只是那小子有钱,全靠衣装撑着。”

    常锦星抱着陈宏的腰,两人身穿西装,戴着摩托安全帽,陈宏加速,风驰电掣地驰过乡道。

    “不要替他人谦虚……”

    “我说真的。” 陈宏侧头,答道:“他没你帅,连宇文都比不上,不,和你们都差得远了,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喜欢他。”

    常锦星没有问“你现在还喜欢吗”,陈宏对这身黑西服的态度已经说明了一切,他依然无法忘记前任。

    岚丘县下面的乡镇实在非常原始,镇上只有一班公车,此刻挤了不少过来吊唁的人,街头摆满了花圈,人与人之间彼此互相认识,见个面就能寒暄,还能准确地叫出对方的名字。